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基層治理‘十無’工作法具體包括‘無非訪’‘無事故’‘無發案’‘無涉毒’‘無電詐’‘無臟亂’‘無違建’‘無阻工’‘無污染’‘無失責’等十項和基層治理相關的工作內容,是北塔區一項創新性、統籌性、基礎性、群眾性的治理方式。”湖南省邵陽市北塔區茶元頭街道馬家村服務中心三樓會議室里,村黨支部書記陳艷群正用心向來自湘潭大學化學院的暑假“三下鄉”實踐服務團的成員們講解北塔區“‘強街道(鎮)、村(社區)為主’基層治理‘十無’工作法”。
自北塔區全面推行“強街道(鎮)、村(社區)為主”基層治理“十無”工作法以來,茶元頭街道馬家村以實干為要點,自治為核心,持續激發村民共同參與基層治理“主人翁”精神,在該區每月的“十無”講評會中始終穩居前五,并多次獲得第一的殊榮。
巧用工作模式,筑牢實干之基
基層治理,關鍵在人。該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治理思想,通過“五方商議”、發動“六類人群”、開展“四種計劃”,帶動村民一起推進“十無”工作。“五方商議”即區直后盾單位、街道辦事處、支幫工作隊、村支兩委和村民五方人群,圍繞村民具體需求、村集體發展需要共同商討馬家村基層治理“十無”工作。“六類人群”即街道聯點干部、村干部、黨員、組長、村民代表和一般村民。“四種計劃”即周計劃、月計劃、半年計劃和年計劃。支幫工作隊、街道聯點干部每周都會和村支兩委開展碰頭會,在總結上周的工作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對本周的工作計劃進行規劃、調整,以確保月計劃、半年計劃、年計劃的順利實現。同時每月月底聯點后盾單位會到村里和大家一起總結本月成績,并對該村基層治理“十無”工作計劃進行協商、建議。
繪就“三方圖”,抓好實干之本
自“十無”工作法開展以來,馬家村嚴格杜絕“等、靠、要”思想,上下一心克服了許多的困難。運用“三方繪圖”模式扎實開展各項工作。村支兩委給村民“繪圖”。該村在原有“紅管家”治理平臺的基礎上創新制定基礎治理“考核”手冊,采取“月評季獎”的方式,發動村民積極參與“十無”創建。村民的個人榮譽感在共建共治的“十無”大環境中不斷提升,一批批“十無”積極分子不斷涌現。街道聯點干部給村支兩委“繪圖”。“作為北塔區唯一一個少數民族村,要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把握發展機遇,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題帶動村民一起營造‘十無’氛圍。”茶元頭街道馬家村聯點領導馬茜澤在“十無”工作法推行之初,就為該村擘畫了基層治理藍圖。為此,村支“兩委”以“十無”為契機,通過真抓實干,打造了楊晞路沿線的格桑花壇,繪就了興梽路沿線的入村壁畫,建成了民族團結進步小游園。區直后盾單位給街道辦事處和村支“兩委”“繪圖”。區直后盾單位通過每月的研討會,為該村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效的建議,并高度支持該村各項工作,為村民和村干部參與“十無”、發展“十無”鼓足了底氣,也補足了動力。
采用“兩步走”,謀劃實干之路
基層治理要立足當下,謀在長遠。第一步,該村支兩委從未來發展入手,不以一時成績為目標,而以長遠利益為考量,控制“十無”創建成本,將資金完完全全花在刀刃上。除召開院落會外,還在施工現場召開現場會,做到問題當場解決、方案現場調整,堅決不讓問題過夜。第二步,該村牢牢把握“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以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方式,有效激發群眾基層自治熱情。興梽路沿線的“民族團結進步”小游園目前不僅成為村民清晨傍晚散步納涼的首選,還成為了抖音網紅打卡地。茶元頭中學圍墻邊的人行道和文化墻修建更是得到了往來行人的一致夸贊,不僅美化村容村貌,更是解決了行路安全問題。
“以前這一片地都是空的,既不美觀,又不實用,但是現在村里把這里搞起來了,整體漂亮了很多,我們不僅可以在這里散步,還可以在這里曬菜。”小游園里,一位村民正收著早晨置于石板路上曬干的豆角。
該村將繼續保持當前工作勁頭,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和街道的號召,不斷豐富治理新模式,在“十無”工作中闖創爭先,讓更多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在共同推進基層治理“十無”工作中不斷彰顯并且愈發強烈。(通訊員 馬茜澤 陳映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