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聞網訊(記者 陳婉婉)記者7月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學者合作,成功實現了51個超導量子比特簇態制備和驗證,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統中真糾纏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并首次實現了基于測量的變分量子算法的演示。該工作對于多體量子糾纏研究、大規模量子算法實現以及基于測量的量子計算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于當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志上。
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中最神秘也是最基礎的性質之一,同時也是量子信息處理的核心資源,是量子計算加速效應的根本來源之一。多年以來,實現大規模的多量子比特糾纏一直是各國科學家奮力追求的目標。其中,超導量子比特具有規模化拓展的優勢,在近年來發展迅速。
此次,研究團隊在前期構建的“祖沖之二號”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并行多比特量子門的保真度提高到99.05%、讀取精度提高到95.09%,并結合研究團隊所提出的大規模量子態保真度驗證判定方案,成功實現了51比特簇態制備和驗證。這一結果將各個量子系統中真糾纏比特數目的紀錄由原先的24個大幅突破至51個,充分展示了超導量子計算體系優異的可擴展性。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通過結合基于測量的變分量子本征求解器,開展了對于小規模的擾動平面碼的本征能量的求解,首次實現了基于測量的變分量子算法,為基于測量的量子計算方案走向實用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