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畔,皖浙1號旅游風景道順江而下。在歙縣小川鄉境內一處山坳左轉,沿山間公路進入“兩山夾一塢”地帶。蜿蜒曲折的山谷深處,散布著一串古樸寧靜的小村落。
滿目青綠的高山茶園下,潺潺溪水穿村而過,鵝卵石砌成的大大小小泉水魚塘錯落有致;平展的瀝青公路外側,清一色的太陽能路燈、仿生態步道,與小橋流水、青石舊巷相映成趣。7月3日,記者來到大山深處的歙縣小川鄉古稔村。
“古稔村6個村民組都坐落在這條狹長的山谷中,曾是遠近聞名的省級貧困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呂佛才告訴記者,以前當地人都把古稔村叫作“苦路源”,因為這個山谷里的村莊最窮,交通也最不方便,是全省最后通公路的地方。在10多年前,村民出行全靠走山路和坐船,到最近的深渡碼頭集鎮來回至少一天時間。
在古稔村,呂佛才是村民們心中的傳奇人物。呂佛才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并欠下債務,正讀小學五年級的他不得不輟學,跟著當地師傅學裝潢和木工活,走南闖北。
1996年,21歲的呂佛才帶著50元盤纏只身前往廈門闖蕩謀生。經過努力拼搏,2009年,呂佛才在廈門注冊創辦了一家建設工程公司,次年支持公司成立黨支部,自己也于2012年光榮入黨。
在廈門站穩腳跟后,呂佛才始終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先后吸納近百名村民就業,累計捐贈260多萬元用于村里的公益事業。2018年,正值古稔村“兩委”換屆,呂佛才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把公司交給妻子打理,毅然回鄉參選,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
“到2018年,我們公司已在福建、浙江、云南、安徽等地成立了多個分公司。”說起當年回鄉當村干部的情景,呂佛才告訴記者,當時他已在廈門安家,公司發展勢頭正旺,選擇回鄉,只是為了更好地回報家鄉和社會,與鄉親們一道摘掉“苦路源”的帽子。
呂佛才擬定了十年規劃,第一件事,便是帶領村民修路和整治村容村貌。幾年來,呂佛才帶領村民一道,多方籌措資金1000多萬元,帶頭無償將自家的土地置換給村民,將原來3米寬的通村通組公路拓寬為5.5米至8米,其中2公里長的村中主干道改為瀝青路面,并拆除了全村沿路豬欄、柴棚和所有旱廁,因地制宜進行綠化、美化,修建了8個停車場和10個公廁。這些設施覆蓋所有村民組。
村民致富、村集體增收,一直是呂佛才最為牽掛的事情。近年來,古稔村立足茶葉、山核桃、蠶桑等傳統產業優勢和自然區位條件,成立強村公司和生態農業公司,通過盤活村集體資產、流轉村民閑置荒地、村企合作等方式,建立泉水養魚、蔬果、山核桃、紅豆杉等種養基地和精制茶廠,通過開發公益崗位和基地用工,安置80多位村民就業。
村民呂俊京的母親因車禍致殘。在呂佛才的協調幫助下,呂俊京利用村集體的山地種植覆盆子,并進行林下養殖,很快從貧困戶變成養殖專業戶,不僅蓋起了村里最好的樓房,還在毗鄰的浙江鄉鎮辦起養殖場。到去年底,古稔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5年前的8000多元,提高到1.9萬元;村集體年收入也由幾近空白發展到73萬元。
“去年,村里投資500多萬元建成了近10公里旅游步道,串起全村自然景觀、生態農業、古村落等鄉村風情。”呂佛才告訴記者,今年起,村里將圍繞打造鄉村休閑旅游,開發“石馬山”自然景觀,打造沿河道路柳樹帶,豐富和完善垂釣、燒烤、瓜果采摘、戶外運動、露天宿營、高山茶葉手工制作等體驗項目及夜景景觀設施,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民宿等旅游服務業。
“呂佛才擔任村支書以來,無論是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村集體產業發展,他直接或間接自掏腰包至少有600萬元。”小川鄉黨委組織委員王嬌云說,古稔村也先后榮獲“全省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全省徽風皖韻·美麗鄉村”“全省森林村莊”“黃山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黃山市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黃山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稱號。
黨建館、村史館、信用積分兌換超市、文化活動中心、村級電影院、健身路徑、老年食堂、標準衛生室、無訟服務點、兒童樂園、動物園、農副產品展示中心……漫步古稔村,不時路過的村民臉上洋溢著燦爛笑容,這正是呂佛才念茲在茲的追求。
(安徽日報記者 吳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