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2頭梅花鹿帶著1頭小梅花鹿在悠閑地散步。”7月2日晚,深藍色的夜空下,在江西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監測站,一群年輕人圍著紅外熱成像顯示屏,熱切地交流著。在保護區上空飛行的無人機,不時被調適飛行高度,不間斷傳回更加清晰的畫面。
他們是桃紅嶺保護區綜合科考梅花鹿(華南亞種,下同)種群專項調查第一階段的科考隊員們。讓他們目不轉睛的,是屏幕上不斷變化的一幅幅“剪影畫”——綠海叢林在畫面中變成了灰色的山水畫,不時有白色的剪影在行走或跳躍,只見3頭梅花鹿正伸長脖子,昂首挺胸地往前走。
“這是我省科考首次采用‘無人機+紅外熱成像’技術調查梅花鹿種群數量。”科考隊領隊、江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言闊告訴記者,由于所有高于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的物體都會產生電磁輻射,“紅外熱成像”技術將物體表面溫度轉換成肉眼可見的圖像,并用不同顏色顯示物體表面的溫度分布,實現物體區分。當無人機在保護區上空150米的高度飛行時,其拍攝到的熱圖就能看到叢林中的動物出沒,當無人機飛行高度降至50米時,就能清晰地看到動物的輪廓、肢體、動作。
“你看,體型修長的是梅花鹿,四肢粗短的是野豬,跳躍幅度大的是華南兔。”李言闊一邊指著熱圖,一邊告訴記者,通過熱成像技術,叢林里較大體型的獸類能被精準定位,科考隊員再依此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保護區剛成立時,科考采取傳統的樣線法進行調查,即將保護區劃分成30余條樣線,3至5名科考隊員走一條樣線,邊走邊記錄所見動物出沒的時間、地點,同時搜集動物糞便帶回實驗室研究。同一條樣線一般要走2次,歷時2個月。與傳統樣線法比起來,“無人機+紅外熱成像”技術運用于科考調查,可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極大地提高科考的效率和數據精準度。“經過前幾次試飛,我們認為,在本次綜合科考中引入該技術是可行的。”
科技的進步帶來科考技術手段的更新迭代。近年來,紅外相機被引入科考,成為傳統樣線法的重要補充。紅外相機就像隱形人“站”在森林里一樣,動物從其面前走過也不會發現它,但它卻能將動物的“底細”拍得一目了然。目前,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布設250余臺紅外相機(其中70余臺5G紅外相機),安裝了“天空地”一體化生物多樣性監測管理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實現了全域“人防”加“技防”。(全媒體記者楊碧玉、朱兆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