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2018年5月的一天,陽衡湘和她的團隊來到了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角山鄉楊嶺小學,在這所村辦小學里,她沒有看到夏天應有的朝氣蓬勃,簡陋不堪基礎設施、漬痕斑駁的教室墻壁觸目驚心……,全校僅有的47名學生用期盼的眼神看著她,那一刻,陽衡湘的內心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地刺痛。要改變“農村娃更愿意進城讀書”的刻板印象,這是她的第一想法。
5年里,占地面積30.29余畝,建筑面積11600多平方米,總投資3200余萬元的原楊嶺小學,已華麗變身為“花園式”的石鼓區都司街華耀小學,該校無論是從硬件還是師資都處于全區領先水平。目前,學生數量也從當時的47人增至1500人,班級從6個增至35個,任課教師從29人增至80人,該校部分科目的教學成績在石鼓區小學居于前列。
除了這些不斷上漲的數據外,石鼓區都司教育集團總校長陽衡湘表示,當地的村民不再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市區讀書了,并且一些來衡陽市務工人員也有了更經濟、便捷的教育選擇,農村基礎教育那些迫在眉睫需解決的痛點與軟肋有了很大的改善。近年來,該校有學生榮獲湖南省中小學三好學生榮譽稱號、湖南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獲一等獎,還有學生獲得了湖南省演講、繪畫、籃球等比賽的金銀銅獎。
“遲到的向日葵也會開花!”陽衡湘深有感觸地說,這些刻板的印象之所以能夠得到改變,是因為石鼓區區委、政府始終把城鄉教育一體化作為最大民生工作來抓,學校辦學軟硬件條件得到不斷提升的結果。
進取點點星鋪路,步履穩踏自茫茫。圍繞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一切美好都在井然有序地醞釀著。2019年6月,石鼓區區委、區政府再次規劃,耗資1個億新建都司街碧桂園小學。有著建設都司街華耀小學成功的經驗,重擔再一次落在了陽衡湘肩上。如何進一步填平教育鴻溝,如何去與時間較勁?她又一如既往地身先士卒帶領學校工程團隊的教師搶時間、提效率、向遠看,不分白天黑夜、放棄節假日休息,全力確保了分校如期開學,贏得了老百姓的良好口碑。
“硬件”夯實了,繼而不斷優化“軟件”,是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其實,在石鼓區區委、區政府作出再造一所新校這一決議開始,陽衡湘就已開始著手思考設計新校區“和而不同”的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把“堅持質量立校,傾情科技興校”作為教育理念,努力引領學校從優秀走向卓越。
但如何真正去實現自我超越,形成與眾不同的辦學思想,是一道擺在陽衡湘面前的難題。如何去破題、解題?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陽衡湘已形成自己的“四之訣”,即教育工作者要有“人不能識之我則識之”的見識,要有“人不肯為之我則為之”的信念,要有“人不敢為之我則為之”的魄力,要有“人不能為之我則為之”的才智,要有“人不能忍之我能忍之”的氣度,去一步一步努力進行全方位的自我超越。
已在校工作4年的青年教師王婧認為,正是因為陽衡湘的“精細統籌搶先機”,才讓集團在不斷自我超越中行穩致遠;其“縝密規劃拓思路”,才讓城鄉教育一體化不斷走向輝煌。
而在石鼓區陽衡湘名校長工作室成員蔣蘭芳校長的眼里,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之前沒什么可借鑒的模式,陽衡湘能在集團新校區大膽實現管理模式“五統一”,即統一辦學理念、統一管理模式、統一資源配置、統一教學管理、統一考核評估。教師研訓活動實現“三統一、一共享”,即統一研訓主題、統一研訓計劃、統一研訓平臺、共享研訓成果。并且,這些設想在她的親力親為之下,都一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形成經驗在全市推廣,這些都是自己今后學習與努力的方向。
來自都司教育集團總校的老教師袁淑菲,是一名踐行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傳幫帶”老教師,她和都司街碧桂園小學新晉教師劉揚揚、劉媛共用一間辦公室,一下課,新晉教師都喜歡聚到她這里來,大家一起談教學、談生活,學生也常來,氣氛融洽。
“學校要發展,創新是關鍵。”這是陽衡湘常說的一句話,為此她總結提出的“關注過程、重視形成”的目標管理理念,使教師責任意識顯著增強;“過程重于實績,態度重于能力”的導向和制度,使教師養成了同心協力、勤勉工作的氛圍和習慣;“不求大求深,只求小而精”的教研要求,為教師業務成長提供了平臺;“人人都要上好一堂課,人人都能上一堂好課”的決策,激勵許多青年教師逐漸成為學校教學骨干,進而邁向了優秀教師的行列,從而為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教育集團有學科帶頭人4名,設立名師工作室2個,衡陽市骨干教師達到15人。
踔厲奮發開新篇,篤行不怠向未來。28年的從教時光,陽衡湘永葆不畏將來、不念過往的奮斗初心,堅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理想追求,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奮力書寫出了人民滿意的城鄉教育一體化的衡陽“答卷”。(吉鳳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