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自“八五”普法啟動以來,江西省武寧縣始終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深挖本土文化底蘊,精心打造鮮明的法治文化品牌,創新開啟“你點我普”“菜單式”普法新模式,努力傳播法治好聲音、新聲音,不斷增強法治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和感染力。
用好載體,激活法治文化最強引擎
課堂式培訓。健全完善各級黨委(黨組)學法用法、黨政主要負責人述職制度,通過設置黨校必修課、開展法治專題培訓,開展新提任科級干部法律知識考試、新任公務員法律考試等系列特色鮮明、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學習宣傳活動,將憲法法律及黨內法律法規嵌入各級領導干部執政理念和工作日常,培育法治思維,涵養法治素養,從源頭推進機關法治文化建設。
沉浸式觀摩。武寧縣把法治課堂搬到庭審現場,適時選取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的典型案件庭審,通過全過程、零距離、全景式現場觀摩,以案施教、以案肅紀、以案說法,促進司法與行政的良性互動。同時,不斷建立完善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機制,讓行政負責人認識到出庭應訴并非丑事,而是體現法治、踐行法治的常態性工作,起到“以庭代訓”的良好效果。
情景式體驗。“現在宣布開庭……”,隨著審判長一聲清脆的法槌聲,一起“非法狩獵案件”在武寧法院修河流域環境資源模擬法庭開庭審理。這是武寧法院修河流域環境資源法庭組織的模擬法庭活動,而參加這次模擬法庭活動的是東山村小學的同學們。近年來,武寧法院運用模擬庭審的方式把一起起真實案件作為素材在法庭上再現,組織學生扮演審判長、審判員、公訴人、辯護人、被告人、書記員和法警等角色,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法治的種子,靜待法治文化之花盛開在古艾大地。
用活資源,繪就法治文化最美底色
傳承紅色基因。充分挖掘運用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讓紅色基因迸發出時代光彩。積極開展“傳承紅色法治基因、弘揚新時代法治精神”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打造上湯鄉九宮村紅色法治文化廣場,楊洲鄉楊洲村將李屏仁革命故事疊加到“法律明白人”廣場創建,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法治文化陣地。縣司法局90后們慷慨激昂,追尋人民政權第一位司法部部長梁柏臺的英雄足跡,以《寫給梁柏臺先生的一封信》頌出新時代司法行政青年扎根基層、用奮斗踐行法治精神的心聲。
植根民族土壤。武寧縣緊緊圍繞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的發展大局,聚合民族傳統文化精髓,創新民族地區法治文化宣傳陣地。新寧鎮團結畬族村將畬族文化與法治文化融入村規民約,依托“法律明白人”廣場、法治圖書室等法治文化陣地,深入開展法治實踐活動,以法德并舉,形成民族團結、健康文明的民族村新風尚。該村成功創建第七批“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富有畬族特色的“法律明白人”廣場入選全市“十佳”法律明白人廣場。
融合非遺文化。積極挖掘本土特色,利用非遺文化資源,打造法治文化精品——普法采茶戲《大姑教侄》,該節目以武寧采茶戲現代小戲的表演形式,講述村婦女主任兼農村“法律明白人”的大姑送法進村的故事,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讓法治宣傳教育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用足陣地,釋放法治文化最大效能
立足實體陣地。有機注入法治元素,圍繞縣廉政教育基地、禁毒主題公園、西海明珠法治文化廣場、百米法治文化長廊等多個城區法治文化主陣地,輻射建設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廣場、法治公園14個,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3個,“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6個,“九江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7個,實現“法”“景”相融,打造“出門見法”的“一公里法治文化圈”。
創新指尖陣地。拓展線上法治宣傳推廣陣地,利用“武寧普法”微信公眾號、村級微信群、人民調解員工作群、普法宣傳工作群等媒體平臺,發布和推送普法工作動態、普法資訊和法律法規知識。積極探索普法服務供給新模式,探索指尖普法新陣地,采用律師“以案說法”的形式,每期緊扣一個主題,以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對典型案例進行闡釋,把群眾最關心、最需要的法律問題搬上線上媒體,以宣傳模式“小切口”撬動普法質效“大提升”,著力打造武寧普法一張閃亮的金名片。截至目前,共推出《律師說法》電視欄目7期,民法典普法系列微視頻5條。
建設流動陣地。注重專業性、社會性,選優配強八·五普法講師團、民法典講師團,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法律服務志愿服務隊,16個社區112名“法律明白人”骨干持證上崗,奮斗在基層法治實踐建設第一線。流動法治宣傳觸角延伸到老百姓“家門口”,今年來,開展“政法干警進基層·黨群警民心連心”“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爭創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送戲送法進社區”主題宣傳、法治副校長講“開學第一堂法治課”、“三八”婦女維權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系列流動法治宣傳活動60余次,發放法治大禮包2000余份,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環境日漸形成。(何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