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初春暖陽,走進湖南省鶴城區坨院街道犀牛村,村組道路、村民房前屋后、田地都豎起了生態竹籬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籬笆保留了鄉村本味,“生態綠”也成為了這座村莊的靚麗底色。
“之前我家雞鴨都是散養的,種菜也是想種哪種哪,屋前屋后經常臟得沒法下腳。現在有了竹籬笆,雞鴨散養的情況改善了,鄉村的顏值也提升了。”村民黃大爺一邊打理小菜園,一邊笑著說。
犀牛村位于鶴城區南部,由原犀牛村和塘底村合并而成。全村有村民小組18個,約980戶3300人。犀牛村作為城中村,在城市建設、土地征用中面積范圍已大幅度縮減,但走進犀牛村,依然可見山林中、村民小院中種植著數量可觀的植物——竹子。
“犀牛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成效,得益于黨員帶頭、能人參與、群眾配合。在鄉村環境建設中,不搞‘面子工程’,而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理念,不搞‘一刀切’,而是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引導群眾參與。”坨院街道副書記周春來表示。
隨著城市發展,居住環境在人口迅速增長下不斷惡化,“人居環境”這一概念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而竹子在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過程中擁有著巨大的潛力,值得去挖掘。犀牛村在人居環境問題整改的過程中,使用竹籬笆進行環境改造,不僅美化了村容村貌,又使犀牛村更富有鄉村氣息。在村民的家中,也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竹子工藝品,為生活提供了愜意。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意義重大,坨院街道始終堅持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安排,做到久久為功、精準施策,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幸福。(通訊員 周春來 鄧瀟熠 孫武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