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雨生百谷,萬物逢時。時值谷雨時節,走進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巖鎮白古灘片區的1300余畝稻油輪作田,只見七八臺農機正在田間穿梭奔忙,一株株秧苗沿著拋秧帶落入田間,一粒粒肥料均勻灑入糧地,種植大戶們有序使用新型農機進行糧食生產作業。“今天是我開工第二天,以前都是人工插秧,一個人一天只能插一畝田左右,現在機插快很多,大概五天能完成100畝。”西巖鎮燈塔村種糧大戶肖芝青說。
西巖鎮是城步苗族自治縣農業大鎮,全鎮共有耕地4.9萬畝,其中稻田4.6萬畝,年產水稻3萬余噸,是城步的“大糧倉”。該鎮堅持耕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堅持糧田良用,全方位打造糧食安全生產基地,堅決遏制“非農化”,有效防止“非糧化”。截至目前,西巖鎮共治理拋荒325畝,復墾270畝,其中,自耕水稻110畝,旱糧作物160畝,耕地拋荒復墾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西巖鎮鎮長梁海濤說:“我鎮嚴格落實上級政策部署,嚴守耕地紅線,鞏固和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搶抓農時開展春耕春種,下一步,我鎮大興調查研究工作,鞏固和加強‘大糧倉’地位,將全力抓好春季農業生產,持續加大惠農政策的宣傳加快土地流轉,努力實現全年糧食豐產豐收,為全縣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王祥剛 通訊員 劉平甫 江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