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春到三四月,桑葚正當時。谷雨節氣剛過,江西九江共青城市澤泉鄉觀音橋村蔬果種植中心的20個桑葚大棚陸續成熟進入采摘期,小小的桑葚就像一顆顆“黑瑪瑙”,成為了當地群眾增收的“甜蜜果”。
春日鮮果的美味最撫凡人心。4月21日,走進桑葚大棚,陣陣果香撲鼻而來,只見桑葉綠得發亮,大片大片的桑樹連在一起。輕輕扒開桑葉,紅色與黑紫色的桑葚掛滿枝頭,顆顆飽滿緊實。有不少游客穿梭其中,手提果籃,精心挑選每一顆桑葚,品嘗春天桑葚第一波“鮮”。
桑葚園旁的農家樂內,以桑葚酒為主打的系列桑葚農家菜也備受食客青睞。“聽說今年的桑葚熟了,就和朋友來玩一下。我們從市里出發二十多分鐘就到了,方便得很。在這里既重溫了小時候采摘桑葚的樂趣,又品嘗了實惠的特色農家菜。周末的親子游也決定選在這里了。”一場“近郊游”,讓市民張雷找回了兒時的快樂體驗。
“我們的桑葚‘住進’大棚,來采摘的游客都覺得比較稀奇。其實桑葚樹種在大棚里是有幾點好處的,因為桑葚甜度高,特別招鳥喜歡,近幾年生態越來越好,村里的鳥也多了起來,如果沒有大棚,一半果子都會進了鳥肚子。”觀音橋村蔬果種植中心負責人袁木說,建起大棚不僅能夠減少因鳥類啄食以及陰雨天氣帶來的損失,還可以通過調節大棚溫度、濕度來提升桑葚產量和品質,去年30畝大棚桑葚產量兩萬余斤,僅銷售桑葚就掙了十余萬元。
豐收的快樂,也讓附近的脫貧戶們笑開了懷。每日清晨,脫貧戶袁世林便早早來到桑葚大棚采摘鮮果、修剪枝葉,一籃籃紫紅的果實上還帶著清晨的露珠,等著游客選購。“我們早上六七點就去棚里采果,新鮮得很。在這里每天能掙一百多塊錢,還離家近,這可比外面打零工強多了。”在蔬果種植中心務工,像袁世林一樣的脫貧戶有6人,小小桑葚也成為了他們的“致富果”。
“由于桑葚屬于季節性較強的水果,只有一個月的成熟期,為了減少損耗,采摘完后,我們延長了桑葚深加工產業鏈,做成桑葚干、桑葚酒等一系列農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袁木說,他今年引進了一套桑葚烘干設備,不斷對“桑產業”進行優化升級,突出“桑經濟”,形成了一條樹上樹下綜合利用的“桑葚產業鏈”。以桑興業、以桑富民,一個圍繞“桑”字展開的鄉村振興故事,正在澤泉鄉精彩上演。(王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