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俗話說“朽木不可雕也”,但在根雕藝人眼里,朽木不僅可雕,而且還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近日,走進甘肅崇信縣華夏神韻根雕藝術館,館內裝潢考究,古樸典雅,一件件制作精美、造型各異、形象逼真的根雕作品映入眼簾,天然的樹木根須經過獨具匠心的藝術創作后,所產生的無窮魅力令人驚嘆。
這些造型奇特、雕刻精致的藝術品都出自崇信根雕藝人甘博之手。“根雕之美,七分天成,三分雕琢。雕刻過程中不宜破壞太大,要做到工蘊于材,盡量貼近自然,但即便雕功只占三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談起根雕,甘博的每句話里都透露著喜愛之情。
今年41歲的甘博,來自于崇信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從小他就對書畫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因家境貧寒,十多歲就跟隨老鄉外出打工。在外漂泊幾年后,出于對根雕藝術的熱愛,甘博來到了中國根雕藝術故鄉——福建福州,進入一家根雕廠做學徒。“剛開始人生地不熟,吃飯不習慣,也聽不懂當地方言,而且經常干一些雜活,學不到手藝,對我精神上打擊挺大,這樣的壓力我都想放棄了,但憑借對根雕的酷愛,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從學徒干到技工,從技工慢慢磨煉到根雕大師的水平。其間,他的“絲路”主題作品在江蘇省主辦的根雕藝術比賽中拿到了金獎,這使他在當地小有名氣,同時也給了他莫大的鼓勵,為以后致力于根雕藝術奠定了堅實基礎。
常年漂泊在外,甘博心里始終沒有歸屬感,回鄉發展的想法在他心底深種。2008年,他返鄉發展根雕事業,經常到山里去刨一些已近于腐朽的樹根,在家中進行根藝創作,由于當時家鄉經濟發展落后,加之根雕還沒有進入人們的視野,迫于生計他又在縣城開了一家飯館,支撐著他心中的夢想,經過多年起早貪黑地打拼,積累了一些資金,遂乘著當地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東風,2015年創辦了崇信縣華夏神韻根雕藝術館,全身心致力于根雕創作。
從發掘素材到藝術加工,甘博從家鄉萬物中獲取靈感,對每件作品仔細琢磨、反復推敲、順勢而作,巧妙雕刻,相繼創作出《老家系列》《絲綢之路系列》《禪宗系列》等多部作品,涉及人物、動物、場景等形式多樣的造型,憑借著精湛的根雕技藝先后榮獲國家級、省級金銀銅獎50多次。“別人做根雕只是業余愛好,對于我,追求根雕藝術是一生的事業。”甘博說。
為推動傳統民間手工藝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目前,甘博已經成立了根雕藝術家協會,同時還創辦了一個根雕藝術教學基地,實行免費教學,為熱愛根雕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當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根雕,從事根雕,不斷將根雕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甘博說。(崇信縣委宣傳部 通訊員 侯勇、保喜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