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里來了工作隊
驅車至羅定羅平鎮雙蓮下垌村,連片的稻田一望無際,一層層稻浪飄起清香,沁入人心。
“每一次來聞到的香味都不太一樣,可能香味的變遷也是這些水稻生長的變遷。”羅平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劉世波告訴記者,眼前的長崗坡超有機稻米種植示范基地通過引入先進的超有機種植技術,培育無藥物殘留、無重金屬殘留、高營養值的超有機大米,讓羅平水稻產業實現高端化發展。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振興,而產業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支撐。
2021年6月,隨著《廣東省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案》的出臺,廣東省率先在全國創新開啟大規模的駐鎮幫扶行動。一年時間已經過去,記者通過走訪發現,眾多干部在這場下基層的浪潮中以“智囊團”的身份,直面鄉村產業發展之困,通過文化推廣、科技創新、金融支援等諸多方式,點燃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展引擎,不斷地把鄉村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振興優勢。
文化推廣
青青橄欖時隔三十年再飄香
金秋九月,漫步在潮州市文祠鎮的山間小路上,隨處可見青青的橄欖掛滿枝頭。
“水果之鄉”文祠鎮出品的橄欖品質優異,是“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更曾是當地老百姓的重要收入來源。但由于前幾年下游加工產業的變動,導致市場需求大大減少,橄欖產業鏈也瀕臨“斷裂”。
“橄欖賣不起價格,采摘成本又高。雇人摘多少,自己就要虧多少。”鎮里的農戶江老伯告訴文祠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二三十年前可以賣到25元一斤的香黃橄欖,現在只能賣到每斤1元至8元。
為解決橄欖的銷售問題,工作隊協助文祠鎮委、鎮政府重新制定橄欖產業的發展規劃,結合去年底獲批建設的潮安區橄欖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橄欖產業重新打通下游加工配套,橄欖酒、橄欖醋、橄欖茶等一系列創新產品陸續在產業園實現量產,基本可以覆蓋現有全鎮橄欖產量,也讓橄欖的收購價格慢慢有所提升。
“小小的橄欖其實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文化內涵和產業前景,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把這些重新挖掘出來。”文祠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鄧廣志告訴記者,他們將打好橄欖的生態牌、文化牌和百年老樹品牌,將“橄欖文化”做成“文化橄欖”,從小橄欖中打造出大產業。
去年底,第一屆潮州文祠橄欖文化節舉辦,成為工作隊復興產業的第一步。工作隊通過文化節,圍繞提升文祠橄欖等特色產品品牌價值、提升文祠鎮知名度和美譽度,開展有力有效的宣傳。
“我們在文化節上推廣了青皮橄欖,很多人都驚訝文祠橄欖的優異品質。今年我們準備拿出橄欖酒,以及下一步計劃量產的橄欖醋,希望能進一步帶動銷量。”橄醇食品有限公司參加了文化節,公司的總經理何飛認為,橄欖文化節讓更多人了解橄欖、了解文祠鎮,也為橄欖深加工市場帶來更多前景。
“通過線上線下全方位的宣傳,文化節提升文祠橄欖產業知名度。”文祠鎮委書記蔡偉波告訴記者,在工作隊的努力下,今年的第二屆橄欖文化節將升級規模,進一步推動該鎮橄欖全產業鏈升級,助力當地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科技引領
小小甘薯制成益生菌遠銷歐美
在文祠鎮西南方一百多公里外的陸豐市碣石鎮,土壤下同樣埋藏著一個帶領農戶致富的產業。
八月的午后烈日當空,成片的甘薯葉綠油油鋪滿一地。地里沒有頂著暴曬的農戶,取而代之的是一根根黑色的管道。工作間里的工作人員僅是動動手指,水分和肥料就通過管道實現精準澆灌。
這片位于陸豐市碣石鎮的植物龍甘薯現代農業產業園,曾是一塊乏人問津的沙土地。附近村民零散種植甘薯、蘿卜,但由于模式落后,產量一直較低。如今,依靠科技創新,不僅甘薯產量大大提高,甘薯的品質也得到提升。
“我們通過跟省農科院合作,引進了國外優質的板栗薯品種,并將優質種苗銷售給農戶,帶動大家增產。”陸豐植物龍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綜合管理總監鐘作霖說,通過推進現代化農業,鎮里一些撂荒地被改成“萬元田”,畝產達到2500斤,大的果實在生鮮電商收購價可以達到每斤8元左右,比普通番薯高了一倍。
去年碣石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到來,也為甘薯產業帶來了更多“生機”。作為隊里的科技特派員,來自汕尾職業技術學院的生態學博士后黃獻培一有時間就往甘薯田里跑。“我們學校前期已經跟產業園有一定合作,當得知他們要申報國家級的時候,更是在技術示范推廣、品質監控、種植安全等方面提供了有用的建議,也被他們的方案采納。”黃獻培說。
“專業的人士做專業的事。在工作隊的協助下,鎮的產業發展也得到了更多提升。”碣石鎮鎮長林祝命告訴記者,今年4月,植物龍甘薯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汕尾市首個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的園區。未來,產業園將利用這個全國唯一的甘薯脫毒種苗種質資源圃,把示范推廣范圍擴大到整個陸豐市,通過土地聯營、全產業鏈發展等方式,帶動農戶在家門口致富。
小小的甘薯也在科技研發下展現越來越多的可能性——在產業園里,鐘作霖為記者展示了用甘薯制成的益生菌,目前已經銷往香港和歐美市場。甘薯面膜則是通過提取甘薯中抗氧化、抗衰老的花青苷加工制成,也計劃在明年上市銷售。通過引導產業園精加工項目和深加工項目,甘薯價值鏈進一步提升。
“未來我們還計劃與產業園合作,研究如何把番薯葉、番薯藤等‘廢棄物’加以利用,通過添加礦物質、功能菌的方式制成有機肥,再投入到種植中,形成生態農業重復利用。”黃獻培說。
金融“澆灌”
紅色果蔬燃起就業潮
在湛江遂溪縣界炮鎮的江頭村,圣女果的嫁接育苗剛剛完成。這顆紅色的小果子,為江頭村帶來“億元村”的名號。如今,在江頭村建起了農產品倉儲物流配送中心,這是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2021年至2022年度,界炮鎮圣女果種植面積達6000多畝,帶動周邊200多名種植戶,年收入達4億元。
界炮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陳嘉偉表示,由于圣女果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工作隊以科技賦能農業,自籌資金購置了4臺“田頭智慧小站”,發揮“小站”的預冷提質、保鮮儲藏、智慧冷鏈等功能,打通圣女果采摘保鮮的“最后一公里”,這也是工作隊通過農產品冷鏈設施建設實現界炮鎮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的創新舉措。
“看三紅,品三鮮”是工作隊對于界炮鎮未來大文旅產業發展的規劃,“我們想通過紅色革命基地、紅樹林,以及紅色的圣女果吸引更多的文化旅游資源,同時利用我們地處海邊的優勢,將海鮮、河鮮還有水庫鮮活魚推廣出去。”陳嘉偉說“這也是界炮鎮與遂溪縣北部灣旅游新區大開發的承接和融合”。
“工作隊就是要務實,從小事抓起,真正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羅平鎮駐鎮干部劉世波說的這件小事是指種辣椒。
由于地處南方,羅平鎮熱量充足,辣椒在冬季生長也不受影響,可以實現“南椒北運”。“冬季來臨的時候行情最好,去年達到40塊錢一斤。”工作隊鼓勵大家一定要把冬季前的這批辣椒種上,賣個好價錢。
北方市場的香餑餑,很快成為羅平百姓的“致富椒”。“摘一斤一塊錢,一天超過100斤還會給額外的獎勵。”家住羅平鎮辣椒園附近的大娘平時賦閑在家,等到辣椒豐收便會去園里幫忙采摘,補貼家用。
小小一個辣椒,也實實在在為當地村民帶來了近6000個工作機會。工作隊與本地企業羅定市永峰農業有限公司合作,計劃用3—5年的時間在羅平鎮建設辣椒/水稻輪種及深加工市場交易中心產業園。
為解決產業轉型資金來源持續性不足的難題,工作隊于去年11月,利用金融資源優勢成立了全省首個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中心。
“我們將深入推進一體化、多層次、強互補、全覆蓋的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體系建設,著力打造‘金融+’模式,為羅平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工作隊隊員、駐山田村第一書記阮鑒平說。
金融服務中心,以市場化方式開展幫扶工作,持續引導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到鄉村振興工作中。據了解,目前已促成羅平與工、農、中、建四大行及郵儲、農商等當地主流銀行簽約,推進信用村建設,整村推進金融幫扶。
“截至目前已向羅平鎮企業、合作社、農戶投放貸款近3000萬元。”工作人員自豪地跟記者介紹,通過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越發壯大。
腳上有泥土,心中有方向。抓住產業這個“牛鼻子”,這幫鄉村振興的“智囊團”正持續貢獻鄉村農業經濟持續發展新策略,在南粵大地不斷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南方日報記者 陳彧 歐陽勝勇 王越瑩 朱紅鮮 張晉 吳揚 徐勉 彭駿 見習記者 吳彬彬
實習生 李昭奕 杜漾思 栗楠 沈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