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騰訊高級副總裁郭凱天在騰訊科學WE大會十周年現場宣布,騰訊正在深圳前海總部建造一座開放的永久科技館,將聯合頂尖科研機構運用人工智能和全真互聯技術,打造一棵數實融合的人類百年“科技樹”。
他表示,這棵“科技樹”將以基礎學科為根脈,以學科的發展演變為枝干,系統性呈現百年科學的發展脈絡及突破性成果,讓人沉浸體驗人類科學成果。騰訊將以開放機制,邀請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共創“科技樹”,持續記錄科學進展。“科技向善正如草木向光。科技的發展應當始終服務于社會的福祉;‘科技樹’的生長,應當朝著人類文明向美好進化的方向。”
今年的WE大會由韋布空間望遠鏡高級科學家約翰·馬瑟、DNA修復之父托馬斯·林達爾兩位諾獎得主領銜,鑄就“大國重器”的四位技術帶頭人——“人造太陽”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剛,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宏,中國天眼(FAST)總工程師姜鵬,“奮斗者號”總設計師葉聰,以及重新定義“從魚到人”演化史的古魚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敏同臺,分享在未來能源、空海探索、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最新突破和發現。
宇宙大爆炸后發生了什么?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韋布空間望遠鏡高級科學家約翰·馬瑟介紹了韋布的系列觀測成果。對于探秘早期宇宙,他表示:“這與科技樹‘根系過去,枝連未來’的理念一致,韋布望遠鏡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誕生及發展,我們將能以此更好地預測未來。”
托馬斯·林達爾在2015年因“DNA修復機制研究”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他在WE大會上介紹了癌癥治療的最新研究,并帶領觀眾回顧生命起源與進化的重要節點,呼吁科學家探尋地球最早期生命的痕跡。“生命和自然還有太多未解之謎,我們要思考、探尋地球上是否存在另一種生命形式,這將對生命科學的研究價值巨大。”(南方日報記者 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