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腦病中心開設的《腦科學與腦疾病》通識課程在中山大學南校園開講。
腦科學被視為自然科學的“終極疆域”,“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即“中國腦計劃”)已被列入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面向人類健康,大腦疾病攻克已成為腦計劃布局三大領域之一。腦健康是人類健康的本質,腦資源是新時代創新社會最重要的資源。然而,腦疾病已成為威脅兒童、中青年、老年等不同年齡群體的重要疾病,共同行動守護大腦健康,需要更多人的參與。
開課儀式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戎利民表示,在健康中國和中國腦計劃的戰略實施下,青年學生們對腦科學、腦疾病醫學有如此高的學習熱情,他感到歡喜與振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腦健康是我國科技創新領域未來十年的重點努力目標,對國家、人民意義重大。青年學生早期接觸腦科學對人生具有重要意義,課程的開設將推動腦科學與腦健康知識走進青年人群。同時他也希望通過課程專業與通識的結合教學,如高松校長的寄語與期望,不斷促進青年學子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發展提升,推動大學創造性人才培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書記吳京洪表示,課程從腦病醫學科學出發,期望通過博雅教育的開展,有效拓寬青年學生視野,培養科學理性思維,幫助學生逐步成長為德才兼備的青年人才。同時,她也鼓勵同學們積極與教師團隊交流,不斷反饋課堂教學意見,促進教學相長,幫助團隊打造真正讓學生感興趣、對學生有意義的品牌通識課程。最后,團隊也希望學生群體中普及腦健康知識的同時,能通過青年學生在家庭、社會中的角色作用,進一步推動社會腦健康事業發展,充分發揮大學的社會服務功能。
中山三院腦病中心常務副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陸正齊教授進行了第一課《腦科學的現在與未來》的講授。陸正齊對腦科學進行了簡述,他從腦疾病醫學的診療發展、科技創新、教學傳承等多個維度展開,回望歷史、縱覽當下、展望未來,結合自身作為一名醫生、科研工作者、教師的切身經歷與感悟,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剖析了腦科學對于人類文明、健康的重要意義,并融入了黨和國家對于當代衛生工作和人民健康事業的囑托期許。
隨后,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科副主任彭福華教授帶來了《從無到有:腦的發育》的講題,將人類大腦從胚胎到出生后發育的故事娓娓道來,并在其中穿插臨床、生活中的案例、體驗,加深同學們的認識理解。
中山三院腦病中心邱偉、陶炯、張明、鄧紅珠、竇祖林、丘衛紅等涵蓋神經、精神、兒童發育行為、康復領域的腦科學專家也共同參與了課程第一課。專家們就熱點話題與同學們一同展開課堂討論,現場亮點頻現,精彩紛呈,還有同學課后就腦科學相關話題與課程團隊進行了交流,教師們也耐心、親切地進行了回答,專家們期望課程能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需求、意見等有機融入課程,打造精品通識課程。根據課程規劃,上述腦科學專家團隊均將走進課堂,帶來腦疾病相關精彩講授。
本次《腦科學與腦疾病》課程是中山三院腦病中心面對國家社會需求,在既往教學基礎上進行的一次新的教學探索與創新。團隊貫徹博雅教育理念,堅持“通識與專業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在開課前經過不斷討論斟酌、集思廣益,制定教學計劃和方案,期望在教學中突破單純的“專業視域”和“知識視域”,為大學生帶來更為生動有趣、易于理解掌握的通識知識傳授。(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