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安徽省阜陽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在推行公共資源交易“放管服”的實踐中,探索總結出“兩減一創、信用護航”改革新舉措,公平正義、風清氣正的市場環境,有效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去年以來,全市逾千個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順利落地或將陸續建成。在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全市去年國民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今年上半年良性公共資源交易催生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項目落地愈顯威力,兩類項目投資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0.5%、50.2%。
叫停建設工程項目投標保證金,為市場主體紓困減負。這是該局呼應市場、自斷“財源”的改革首舉。
據了解,招標推行以來一直存在的投標保證金,其作用是預防和懲戒投標人在招標活動中違法違約。該局去年以來通過社會調查和走訪企業,發現投標保證金收取備受詬病,一是資金占用多,企業投標成本高。很多招投標項目金額往往都在幾千萬乃至數億元,企業常因交投標金而“失血”!二是發現收取投標保證金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招標采購中的誠信問題。投標人參與招標采購活動,應以誠信為前提,招標人也應信任投標人,在雙方互信的基礎上,監督部門可以利用誠信體系建設對招投標活動相關主體進行行為約束。與防止違約行為相比,收取投標保證金還有悖于穩經濟、促發展的初衷。電子保函平臺良莠不齊、行業規范尚不健全,數據對接不暢,故障多發,甚至出現泄露電子投標保函交易數據信息的嚴重問題。有鑒于此,該局以壯士斷腕大無畏精神,從去年5月5日起一律停收全市范圍內政府投資的建設工程投標保證金。
該局對收取保證金不是一“停”了事,而是在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方面下足了功夫,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云資源對交易全過程進行監管;對投標文件及簽約、履約等環節進行監管,并建立與紀檢監察、審計、發改等部門的聯合監管。一年來對20家企業作出了“整改、暫停交易”或廢標的處理。停收投標保證金以來,有24,305家企業踴躍參與全市664個重大工程項目投標,免收保證金逾50億元,年均可為企業減負120億元。市場主體活力得以激發,全市優商惠企促發展蔚成風氣。
取消建設工程清單分項報價評審和通用項目施工組織設計評審,千方百計把企業投標成本降下來。
以前,阜陽市建設工程施工類投標文件設計同全國各地一樣,包括施工組織設計評審(技術部分)和清單分項報價(商務標清標)評審。隨著投標實踐日趨完善,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發現此兩項評審辦法弊端較多。首先,投標文件中的施工組織設計無法切合施工現場實際,起不到指導后期施工的實際效果,甚至可能成為招標人與評委利用其進行暗箱操作的工具;其次,招標人編制的招標控制價涵蓋工程量清單和清單組價,投標企業據此清單和市場行情組價。系用此方法評審時,投標企業花費大量人財物編制的投標文件會在評審中因工程量清單改變、分項報價超出范圍、改變不可競爭費用等細節被廢標,無益于評審出質優價廉的投標人。
從去年年初開始,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在全省率先取消了此兩項勞民傷財的評審。中標人在項目開工前根據施工現場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取消清單分項報價評審,投標人根據招標人編制的最高投標限價及相應的組價報總價,結算時采用投標報價與最高投標限價同比例下浮的方式計算出分項組價,這樣既避免投標人改變不允許變更的內容,也避免了投標人因采用不平衡報價給招標人帶來的風險,同時也符合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提升了公共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遏制了廉政風險,降低了投標企業的成本,據測算每年僅減免組價編制費用一項就可為投標企業節省3億多元。
創新商務標評標基準值計算規則,這是阜陽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又一改革新舉措。現行的評標基準值主要是投標報價的算術平均值法,加權平均值法和投標報價次低價作為評標基準值。該局在招投標實踐中發現,采用平均值法計算評標基準值,常常出現幾百家甚至上千家企業利用平均值計算規則進行圍標串標、蜂擁而入的不正常現象;采用以滿足招標文件要求且投標價格次低的報價作為評標基準值,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投標人圍標、串標,最低或次低價中標,又會出現投標人惡意低價競標的新問題。
對此,阜陽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在反復試驗論證的基礎上,采用“疊加分段式”計算方法,劃區間確定基準值,區分評標基準值計算規則,明確投標報價得分計算規則。采用“疊加分段式”計算評標基準值以來,全市建設工程類項目的投標企業穩定在10至20家,從源頭上治愈了招投標領域圍標串標、惡意低價搶標的痼疾。
“科學有力的改革舉措,輔之以信用護航,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創新之途才能行穩致遠。”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李偉局長如是說。針對過去一直存在的信用評價條塊分割、信用管理不精細和社會參與度差等“痛點”,該局下大力解決招標領域“信用無信”的問題。一是建立信用信息指標體系,大力消除“壁壘”和“孤島”。將交通、住建、水利等各行業主管部門在公共資源交易和合同履約過程中的信用評價、行政處罰決定、違法違規行為等通過互聯網推送進行整合,建立常態化信息報送機制,匯集了工程建設生命全周期的信用信息,既打破了部門監管的條塊分割,又解決了企業跨行業多元化經營和部門分行業監管的矛盾,實現交易過程與履約過程的聯動。二是打造信用信息“共享帳本”,構建市縣一體的信用平臺。以“阜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數據中心為樞紐,以8個縣(市)區為載體,構建“市縣一體”平臺,創建信用信息“共享帳本”,通過擴大參與面,引入行業主管部門、投標人、供應商和代理機構等。三是構建以綜合信用和行業信用相結合的公共資源交易框架。行業信用突出建立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建設,涵蓋兩類主體的市場信息和信用信息,分領域制定信用應用規則。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在評標環節實現信用信息查詢,精準定位投標企業,做到“一標一查”。將信用核查和聯合懲戒機制成功嵌入全市招標采購交易環節之中,對近年來查處的十幾家失信企業,系統及時亮“紅燈”予以攔截。同時堅持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啟用“投標文件在線檢測”項目274個,對22家違規招標代理機構給予通報批評和暫停業務處理。全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均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