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今年50歲剛出頭的高光彪,身材魁梧,目光有神,不善言辭,神態安然。初次見他,根本想象不到他是一位企業成功人士,更不會把他與雕塑家聯系起來。但凡知道他生活經歷的人,一定會為他的勵志故事所折服。3年前,他關閉上海正在經營的公司,毅然回到家鄉,在潁泉區境內的富安路租房搞面塑藝術。在這個面積不大的工作室里,靠東西兩邊的玻璃柜里,擺放著高光彪近幾年的面塑作品,既有歷史人物,也有近代名人,從人物造型到服飾顏色,再到人物表情,無不生動凝重,栩栩如生。但誰能知道20多年前,他還是一位在上海做過裁縫學徒的農村青年。
2020年3月,高光彪關閉了生意比較紅火的上海服裝工廠回到阜陽,年過半百事業有成的他,以后將潛下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他多年前就有的愿望。回到阜陽的高光彪,租房以自己的名字為工作室命名,就在這里開始了他面塑制作的生活。有人說他工廠辦得好好的,放著錢不掙,卻要搞什么面塑,這東西是能當飯吃還是能當錢花?高光彪說,世上有掙不完的錢,但面塑弄不好就會失傳。面塑要有傳承人,老手藝,不能丟。既然下決心回鄉搞面塑,那就靜下心來學習。在回到家鄉的這些日子里,有時間為自己充電,他大量閱讀雕塑方面的理論書籍及雕塑家作品,為自己的面塑作品構思做鋪墊。
高光彪的面塑作品功底深厚,個性張揚,造型別致,多以人物為主。其最大特點是面塑藝術與木雕工藝的完美組合,使他的作品顯得厚重與蒼勁,夸張而不失真,細膩而不瑣碎。他作品的藝術魅力來自哪里?與他虛心好學,廣交文化界名人,在他們的指導下累積的經驗,尤其是到廣州拜國家級非遺面塑大師蕭占行學習,他的面塑技術更加扎實,藝術化更強烈,作品更具感染力。他在自己的面塑工作室里,耗費一個多月時間,創作出第一件作品《六一居士—歐陽修》,人物神態凝重,活脫自然,維妙維肖。時間充足了,創作欲特別強的高光彪,接連又創作《相聲泰斗—馬三立》、戲劇界名旦梅蘭芳、美術界國畫大師齊白石等近代名人和歷史名著《封神榜》《西游記》《三國演義》里的人物等30多件作品,阜陽歷史文化人物姜子牙的面塑作品正在精心創作中。高光彪的面塑工作室很快引起了當地媒體人的關注,《安徽日報》《阜陽日報》《潁州晚報》以及新華網、中安在線,安青網等,大篇幅、多視角介紹了高光彪的面塑藝術。《抗金英雄—劉锜》作品,將參加上海長三角博覽會展出。今年3月,經申報,被批準為潁淮面塑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須知,高光彪還是上海精武體育總會會員,阜陽市太極拳協會會員,2021年,評選為“潁泉好人”。
出生在潁泉區聞集鎮蘇屯村李老莊的高光彪,小時候受古會面塑藝人影響,在他年幼的心里埋下一顆藝術的種子。習武強身,初中畢業那年被父親送進當地一家有影響的武校學習,畢業后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他在家種地,卻又過早完婚。也許熬不住清貧生活,他就跟一位同學打工來到江蘇靖江,給人幫工一年,沒有拿到工錢,之后就在上海開辦了一家武館。在大上海辦武館談何容易?武館辦不下去了,又到一處建筑工地干小工,之后跟一位裁縫師傅做學徒。學技術不難,但學徒的日子很艱難。除了吃、住,師傅不發工錢,一雙鞋還是從家里出來穿了兩年多,破了也舍不得扔掉。夏天,鞋子捂腳,汗臭難聞,沒錢買涼鞋,從垃圾堆里撿別人扔掉的涼鞋穿。幾年春節都沒有回家的高光彪,學徒第二年的春節,師傅給他買了張火車票,又塞給他60元錢,讓他回家跟家人好好過一個團圓年。手里攥著錢,5年沒回家,打工出門時穿的啥,回家還穿著那身衣裳,舍不得給自己添一絲一縷,只給女兒買了一包糖。車到阜陽,又遇大雪,凍得瑟瑟發抖的高光彪,到了蘇屯,白天不敢回家,等夜深街上沒人,他才一個人踏著厚厚的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往家挪,回到家見到老婆孩子,高光彪對老婆說,我都不敢見你和孩子,在外沒有掙到錢。老婆說,掙再多的錢,都不如我們在一起過團圓年。
師傅人厚道,學徒出師后,師傅讓他自己開店,還幫他找了一間月租金350元7平方的店鋪。這時,他給自己定了人生目標,一定要在上海有屬于自己的住房,還要有車有公司。店鋪小,租金高,真要自己經營,困難不少。連剪刀、縫紉機以及制衣的臺板都和別人借,一碗豆油拌面條吃了一個多月,連房租都交不起。上海人對外鄉人不薄,鄰居見他太節省,連熱水都不燒,就堅持每天給他送開水。這時,妻子也來到上海,與他一起經營服裝加工店鋪。在夫妻共同努力下,生意一天天好起來。還請了個幫手。后來,他又換了個大一點的店鋪,擴大了經營范圍。拼搏成就夢想,知識改變命運。1999年,在別人的幫助下,他進入上海東華大學,進修高級服裝設計,學成歸來,在上海一家外資服裝公司做設計,由于他設計的旗袍款式新穎,香港著名演員宮雪花聘他為專門的服裝設計師。一年后,在公司董事長吳子明的幫助下,他在上海買了第一套住房。第二年,上海房價猛漲,他瞄準行情開始炒房。當上海出臺房子限購政策后,他“急剎車”創辦服裝廠,自己設計,自找銷路,把自己的服裝品牌廣告做到了全國27家電視臺,廠里多達百余名工人,生意好到常常是產品還沒有做出來,就有人提前訂貨。工廠關閉后,還有好多客戶打來電話,要求與他合作。
在高光彪的面塑工作室里,除了工作臺就是書櫥和擺滿面塑作品的玻璃柜。他不光制作面塑,還經常出去轉轉,撿些樹根回來進行雕刻,變廢為寶,使之成為面塑作品的底座。有人問他啥時候學會了面塑,他就把自己從事面塑的經歷說給大家聽。開裁縫店時,曾認識了雕塑家解建陵,第一件作品《小鹿》就是在解建陵指導下完成的,驚訝于他藝術的天賦,解老師決定免費收他學雕塑。后來,又遇見了雕塑家段墨林,在他的鼓勵下,有了資本又熱愛雕刻藝術的高光彪在浦東新場古鎮開辦了雕塑工作室。在新場他又認識了浦東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宋龍平大師,傳授他雕刻技術,讓他的木雕作品有了進步,從此更加堅定了他在雕刻這條路上走下去的決心。現在回憶起在上海的那些日子,在他最困難的時候,那個每天為他送開水的鄰居,待別人心比開水滾燙;讀書求學沒錢,愿意借7000塊錢給他,又騎車帶他去學校繳費的彭菊山,為他的成功鋪路;還有他最初開店愿與他一起度過難關的幫工小董,幫他在上海實現有住房夢想的公司董事長以及在雕塑藝術上對他有過指導的老師......高光彪常說:“我在上海的發展,全靠上海人的熱情幫助,每遇生活有困難,他們都慷慨相助,不講回報。雖然我回來了,但是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依然聯系不斷”。
高光彪是一個心懷感恩的人,今年3月,當阜陽出現散發疫情時,他通過潁泉區文聯加入志愿者隊伍,為被隔離對象服務,每天穿著厚重的隔離服,進行樓道消毒,送飯等工作。他這樣說,當年我困難的時候,別人伸手幫助,現在,疫情時期,政府有了暫時困難,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們也應該為大家庭排憂解難。
上海疫情期間,他的好友彭菊山、董事長吳子明多次跟他打電話視頻時說,等疫情全面清零,一定邀他再來上海,共敘3年離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