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悉尼11月29日電 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金大勇近日當選為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以表彰他和他的團隊在澳中聯合生物技術研究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
金大勇于11月26日當選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作為多學科交叉的頂尖科學家代表,金大勇曾先后于2015年獲澳大利亞科研最高獎“尤里卡獎交叉學科創新獎”;2016年當選澳大利亞百名科技創新領軍人物;2017年獲澳大利亞科學院工程科學獎并在同年成為首位獲得澳大利亞總理獎“馬爾科姆·麥金托什”年度物理學家獎的華人科學家;2021年7月獲得澳大利亞桂冠教授。
金大勇當選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圖片來源 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官網)
據悉,澳大利亞桂冠教授與工程院院士是澳大利亞學術和科研界的崇高榮譽,同一年獲得這兩項榮譽的華人可謂是屈指可數。金大勇表示非常榮幸今年能夠獲此殊榮,這是對其團隊多年來在生物光子學和納米光子學領域長期努力的認可,也是對團隊從基礎科學到新技術發展與轉化方面工作的認可。同時,金大勇感謝團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仍然知難而上,始終保持著高昂的科研熱情和高效的科研產率,并稱所有團隊成員是幕后英雄。
金大勇團隊在成功研發一新技術時的自拍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金大勇的研究工作涉及物理、工程和跨學科領域,專業涵蓋了生物醫學光子學、納米技術、發光材料、顯微鏡方法學、生物醫療診斷等。作為項目團隊負責人,金大勇在悉尼科技大學建立了澳大利亞可集成生物醫療儀器與技術轉化港、中澳科技部聯合資助的便攜式體外診斷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以及悉尼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材料和器件聯合研究中心。他組建的悉尼科技大學生物醫學材料及儀器研究所旨在將最前沿的光子學和先進材料轉化為顛覆性的生物技術。
悉尼科技大學校長阿提拉·布朗斯稱贊金大勇是一個有抱負的 "建設者"。因為他總是在尋找新的可能,不斷進行設計和規劃,并接受不同的挑戰,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在過去三年中,金大勇致力于加強國際合作,他認為,生物醫學研究是一個需要多學科技能和各國共同努力的研究領域,因為沒有人可以用單一的技術來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需要一群人一起工作,而研究成果將使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受益。他希望通過科學研究讓世界各國及各國人民能夠對互利共贏達成共識和認同。
新南威爾士州州督比茲利見證了悉尼科技大學與南方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9年,金大勇再次接受新的挑戰,探索國際伙伴關系的新模式,在中國、韓國、新加坡和德國花了不少精力。與南方科技大學建立的聯合研究中心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聯合研究中心提供了開發新技術和樣機所需的資源和條件,通過國際合作,學生在深圳和悉尼分別學習2年,獲得國際教育及科研經歷,雙方導師可以通過聯合指導博士生和學術交流,建立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經過過去兩年的摸索,這個模式日漸成熟,每年都會面向全世界招收十名聯合培養博士生。
作為導師,金大勇培養了30多名博士生,其中19名學生已順利畢業。提及對于想在科研領域發展的青年學者的建議,他表示他的經驗是完全可以復制的,不過前提是要選對人、選對選題。選對人有三個標準:是不是對科研有濃厚興趣的人,是否有執著的追求精神,能否敞開心扉、廣泛涉獵。而選題一定是感興趣的題目并且能夠讓專業技能進行延展性學習,即不能好高騖遠。首先要會做一些基礎工作,能夠在實驗室簡單的開始,然后一邊開始一邊學習新的東西。此外,選題應該和課題組的大方向相匹配,甚至應該和同事或者同學有一定的交疊。他認為,科研就像馬拉松,不是單項比賽,所以需要一個團隊一起往前推進。
金大勇參加學生的畢業典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