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我在頤和園等你》節目海報
“好久不見,甚是想念,本喵我又回來啦!”隨著“故宮貓”的逗趣開場白,《上新了·故宮》拉開了第三季的序幕。與此同時,《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也“官宣”新一季待播,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期待!搬起小板凳坐等”“又到了花式催更的日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節目創作的一座富礦,關鍵在于是否具有獨到的眼光和發掘的功力。”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編輯閆偉在接受人民網文娛部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對文化的開發還只是冰山一角,文化類節目應該繼續找尋自己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串聯古今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紫禁城幾何中心點是哪里?千歲文物“老前輩”有哪些故事?《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不光繼續“解鎖”600歲紫禁城的冷知識,還有20所高校大學生團隊的文創設計PK,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有網友評論,“節目很熱血,希望能堅持下去”,“對古人的智慧感到震撼,佩服故宮人執著的守護”。
除了《上新了·故宮》,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具有人文情懷的文化類節目播出之后均成為了爆款,“圈粉”無數,在社會上掀起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
這些節目何以能夠成功,并且形成“綜N代”?在閆偉看來,首先是找準了選題,“中華傳統文化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關鍵在于是否具有獨到的眼光和發掘的功力,這些節目在這兩方面都可圈可點。”
《上新了·故宮》總導演毛嘉也曾表示:“我們想以故宮為坐標,讓觀眾領略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找到民族的來處,并展示華夏文明如何與其他世界文明進行互通互建互融。”
此外,這些節目通過新穎的形式來呈現文物、成語、詩詞、戲曲等傳統文化元素,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比如《國家寶藏》第二季,不僅邀請了演員進行情景演繹,還融入音樂劇、舞劇等多種藝術手法。“觀眾的最大期待就是我們要走進哪些博物館、講述哪些文物的故事,以及由誰來講述、用什么方式講述等,我們所有的創作都在滿足觀眾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主創團隊如是說。
閆偉認為,除了精致考究的制作,這些節目善于找到傳統和現代的精神契合,用巧妙的構思將古今串聯起來,在某種程度上真正讓優秀傳統文化從故紙堆里、博物館里活起來、火起來。
創新表達差異化發展才能走得更遠
近年來,除了《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本身的升級創新,還涌現了多種新類型的文化類節目:《朗讀者》開啟全民“朗讀亭”直播活動;《了不起的長城》以探險來科普長城文化;《我在頤和園等你》以嘉賓闖關打造文創店鋪……多樣的風格,讓觀眾看到了“文化+”的魅力。
“這些節目在原有文化創意的基礎上,嘗試與慢綜藝、真人秀、體驗類節目等相融合,讓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表達、時尚化表達具有了更加多樣化的路徑。”閆偉說。
然而,目前文化類節目層出不窮,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如何才能保證影響力和收視率,更好地吸引觀眾,同時進一步傳遞文化自信,是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經典詠流傳》制片人兼總導演田梅曾說道:“我們一直在堅持的,就是在創新中去體現文化自信,將文化和時代、時尚牢牢結合。”
“如果想要常做常新,首先要在選題上繼續創新。”閆偉表示,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現在的節目只是開掘出冰山一角,要警惕創作的跟風化和同質化,找尋差異化發展之路。
“還要在節目表達上求新,不能滿足于節目元素和類型融合的表層化創新,而應探尋符合電視綜藝節目內在規律的本質創新,多生產出自主創新的民族化品牌和節目模式,并找到中國故事和國際表達的最佳契合點,爭取增強其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閆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