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嘉旖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雄壯有力、充滿昂揚斗志的歌聲回蕩在上海中國人民志愿軍紀念廣場上空,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了那段崢嶸歲月。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
昨天上午9時30分,上海中國人民志愿軍紀念館新館在奉賢區永福園正式開館。經過多年搜羅、收集,上海中國人民志愿軍紀念館新館收藏了當年反映抗美援朝時事新聞的各類報紙、實物、文學資料、史料、圖片等共計1800多件展品。
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將軍、志愿軍老兵、現役軍人、學校師生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等300余人來到新館啟用現場。當雄壯的音樂聲響起,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并向這些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默哀。佩戴著鮮艷紅領巾的少先隊員們則一一邁步向前,向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老戰士代表敬獻鮮花。
一對石膏腳模勾勒出氣壯山河的英雄場景
一提起抗美援朝戰爭,許多人眼前會浮現出這樣一幕場景:鴨綠江面白雪皚皚,巨龍般的志愿軍隊伍徒步通過架設在冰凌上的簡易浮橋。彼時,水位開始下降,志愿軍戰士要在封凍的冰面上鋪設土石、木板。正值解放初期,戰士們大多都只穿兩條單褲,腳穿黃球鞋,不僅要經受嚴寒、饑餓,還要行軍打仗,許多戰士的雙腳因此被凍壞。
展品中,一對石膏腳模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注意。原來,為了讓這些被凍壞雙腳的戰士們正常行走,國家專門為其定期制作矯形皮鞋,而石膏腳模正是為制作皮鞋所用。時光磨礪之下,石膏腳模已有了許多破損之處。但正是這些歷史留下的痕跡,不禁讓觀者更想去了解、傾聽那段硝煙紛飛的崢嶸歲月。
記者了解到,這對石膏腳模的主人是第一批參戰的原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六軍八十八師二六二團二連政治指導員梁皓東。據梁皓東的女兒回憶,父親身高有一米七八,但眼前這雙石膏腳模卻只有36碼。這是因為梁皓東在戰場上雙腳被凍壞,自此雙腳也有了破損,缺少了抓地力。
在石膏腳模另一側,還有一條保存了70年之久的軍用毛毯,同樣是梁皓東之物。據悉,這條毛毯是1950年11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與敵軍作戰時繳獲的戰利品。梁皓東負傷回國時躺在擔架上,戰友正是用這條毛毯幫他蓋住負傷的雙腳送行……梁皓東的女兒說:“父親始終記掛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們,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鎮館之寶”生動還原空軍史上一段傳奇
在開館儀式現場,記者還捕捉到了一個特殊身影——原志愿軍飛行員韓德彩。時光倒回至1953年,年僅20歲的韓德彩駕駛米格-15,將美國空軍“雙料王牌飛行員”哈羅德·費席爾擊落。人們將此次勝利稱為“中國空軍史上的一段傳奇”。
上海中國人民志愿軍紀念館新館內的“鎮館之寶”正是一幅記錄這場特殊空戰的油畫作品。畫面上,兩架戰斗機在云霄中翻飛。畫布下方,還有兩名飛行員的肖像和簽名。
這幅油畫的捐贈者正是米格-15戰斗機的駕駛者、抗美援朝二級戰斗英雄、原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韓德彩中將。1997年,費席爾隨美國飛虎隊旅行團來華訪問,曾經的對手“相逢一笑泯恩仇”,互相敬禮、握手、擁抱,相談甚歡,共同回憶了當年那場空戰并從此成為朋友。此后,費席爾曾多次看望韓德彩,并邀請美國一名畫家精心繪制,將當年自己被韓德彩擊落的場景逼真復原。得知上海要建立志愿軍紀念館后,韓德彩便將這幅極具歷史意義的禮物交付紀念館保管。在紀念館負責人看來,空戰圖油畫在紀念館展出,不止記錄了兩位傳奇飛行員的故事,更是一種信任、一種托付。
民間自發籌建,只為給老兵“最后的軍營”
有些特別的是,上海中國人民志愿軍紀念館及其新館是目前本市唯一純民間籌建的志愿軍紀念館。創辦方并非志愿軍老戰士家屬,而是一家從事殯葬的民營企業。為何甘愿自掏腰包,甚至不惜費時費力多方尋找展品?上海永福園董事長、上海中國人民志愿軍紀念館館長徐渭岳說,這源自他的“軍人情結”。
徐渭岳是奉賢區本地人,從小就對軍營十分向往。然而,由于當年體檢未能達標,他的軍營夢就此留下了遺憾。此后,他一步步奮斗打拼,將企業做成了當年上海市“百強企業”,隨后便在奉賢區奉城鎮創建了永福陵園。
一次偶然的機會,徐渭岳發現,來自南匯、奉賢地區的上海籍志愿軍戰士特別多。這些長眠在異國他鄉的英勇戰士自此成了他心里一道過不去的坎。最終,他決定為他們打造一座“最后的兵營”,斥資3億元在永福園建造了5個紀念館,其中一個就是上海中國人民志愿軍紀念館。
2012年建館至今,短短八年內,紀念館收到來自志愿軍老兵及其家屬的各類捐贈。每一件珍貴展品都牽連著一段故事。這些展品既生動還原了那場戰爭,也讓旁觀者、后來人更為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