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9日是畢高修老師10周年祭日。作為一名京劇小生藝術愛好者,我曾經受到先生當面教導。畢高修先生留給我的印象是:謙遜、睿智、儒雅、直率,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
初次見到畢老師是2000年4月。當時我去中國戲曲學院(里仁街的老校址)買書,通過戲曲書店的劉經理認識了畢老師的學生李萌,并由他介紹在先生家里見了面。當時先生已年近花甲,他平易近人、性格率直、博學、健談、記性極好,對多年以前的事情都能如數家珍的一一道來,給我留下了極佳印象。以后我每逢到京都要去看望老人家,并恭聽教誨。
印象最深的有三次。
一次是在先生家里給我說《四郎探母》中楊宗保巡營的唱段,他是按照姜妙香先生的表演風格說的。從劇中人物的年齡特點、所處的特定環境到唱腔應有的張弛等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和示范,并對我的唱法給予了認真的糾正,到現在我還珍藏著先生的錄音。他說:“演戲要演人物、演感情,表演必須合情合理,絕不能脫離劇情。楊宗保是一個初涉軍營的翩翩少年。在巡營這場戲中應該將他演繹成一位天真、活潑、充滿朝氣的少年英雄,不應該將他塑造成過于穩重的軍中大將。所以,該段西皮娃娃調應該節奏較快、跳躍性較強。演員要通過唱、念、做、舞將劇中人物性格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
另一次是在中國戲曲學院新校址,碰巧他為金喜全等幾名學生上課,教唱的是《玉門關》中的二黃慢板,我有幸聆聽了先生的授課。期間先生說讓我唱幾句,雖然當著大家的面很拘謹,但我還是鼓足了勇氣唱了幾句,老師夸我嗓音條件不錯,就是用氣和共鳴存在一些問題,讓我回去以后好好練練氣息和共鳴,這使我很受鼓舞。回家以后我一邊聽老師的講課錄音,一邊體會氣息和共鳴腔的運用,每次都有心得。后來因為工作太忙很少進京,和先生見面的機會少了,只能通過電話聽一聽先生的聲音,也很知足。
第三次是在2002年的春天我去看他老人家。碰巧他應王夢云校長邀請即將赴上海戲校授課。當時老師準備了開課的書稿并非常謙遜的遞給我請我提意見,我很惶恐,被先生的舉動所震撼。作為中國戲曲學院德高望重的教授,會如此謙遜地請一位業余愛好者為講課稿提意見?但是這事就發生在我的身上,我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這使我聯想到了梅蘭芳、姜妙香等藝術大師德藝雙修、為人謙虛的大家風范,也親身體會了這種美德在畢高修老師身上的傳承。
后來才得知先生的身世以及和繪畫、京劇藝術的結緣。先生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歷盡坎坷,但是無論在哪個時期他老人家都能坦然面對。他的一生都在為弘揚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而努力,并一手培養出了江其虎、張堯、金喜全、郝士鵬等京劇小生俊才,只可惜老人家走的太早了。
2010年,為了保證大廣高速公路河北段年底通車,我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期間也曾經往先生家打過幾次電話,但都沒人接聽。我知道先生喜歡出游,還以為老兩口又去走訪祖國的名山大川了呢。誰知那時他老人家正在醫院中承受著痛苦的煎熬!
2010年11月20日,突然接到畢夫人的電話,說畢老師走了,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我被這晴天霹靂驚呆了。
后來通過張堯老師才得知畢老師已經住院多日了,一個小小的膽結石竟然奪走了先生的性命,從此我們將與先生陰陽兩隔,惜哉!痛哉!
畢老師,您老人家可曾記得,說抽時間為我說一出《監酒令》?您可曾記得,說年齡大了勒不了頭了,抽時間錄幾段唱腔讓江其虎、張堯他們給配上像?您可曾記得,說抽時間再給我畫一個扇面?……這一切都隨著您的西行變成了美好的夢想!
我知道您老人家在最后的歲月里還在為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而努力,但遺憾的是您只為后人留下了一部《坦蕩人生》,關于京劇藝術的專著只能去到天國完成了,這對于我們所鐘愛的京劇小生藝術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的損失和永遠的遺憾!但愿您的徒子徒孫們能夠代您完成這未竟的夙愿,以告慰您老人家的在天之靈!
畢老師,如果真有來世,我一定要拜您為師,在京劇藝術的海洋里馳騁一番,不知您是否愿意收下我這個笨拙的徒弟?
好了先生,祝您在天國幸福、快樂!
晚輩陳鳳桐于2020年8月16日